欢迎进入专科专病诊疗分会官方网站,北京荟元堂健康管理公司是专科专病诊疗分会的运行公司
官方微信
    |   联系我们     |   申请会员
通知公告

中医人才传承培养计划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17日  来源:     分享:
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专科专病诊疗分会是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下属的二级学会,分会汇集临床疗效显著的专科专病中医专家、特色诊疗技术和临床医案等,形成中医专科专病诊疗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并通过智能化信息技术传承中医专科专病的临床经验、分享中医专科专病的诊疗技术,发挥中医专科专病诊疗模式在现代医学中的作用和地位,推动中医药信息行业的发展,进而促进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为更好地推进中医师承工作,完善师承教育体系,切实培养中医人才,本计划将致力于发展多层次的中医人才,既培养能满足基层医疗工作需要的中医从业者,又培养能传承中医名家技术、发展中医事业、弘扬中医文化的高级人才。项目旨在通过传承培养,组织具备优秀中医药技术的专家形成教师团队,选拔优秀的中医药人才作为培养对象,通过拜师传承方式进行中医药技术的传承学习。
项目教师团队通过自荐、推荐、邀请等方式,组织国医大师、院士和突出贡献专家、名老中医、名老专家等级别专家作为传承人,组成教师团队。结合传承人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重点选择传承人擅长治疗的 3-5 个常见病、疑难病,对其学术思想、处方及技术方法等进行系统整理,开展研究,形成相应的诊疗方案和方法,推广应用于临床、科研或教学活动。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一)总体培养目标
1.培养一批系统掌握中医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中医临床的实际工作能力的中医专门人才。
2. 在教学当中,挖掘一批道德素质好,勤奋好学且具有中医天赋的人才,因材施教,重点培养,培养一批中医高级人才。
(二)基本要求

  1. 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严谨的科学态度,尊师守纪,热爱祖国医学事业。
  2. 系统掌握中医药学基本理论知识。
  3. 虚心刻苦学习指导老师的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
  4. 掌握中医临床诊疗技能,具有中医各科疾病的临床诊疗的基本能力。
 
二、培养模式
培养对象的选取通过报名、推荐等方式进行,对申请者的填报材料和申请的师承级别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依据申请者意向匹配教师团队中的项目传承人,并向项目传承人提出建议,经项目传承人认可后,确定申请者成为项目师承人。
项目通过面授和远程指导等多种形式传授卫生健康理论和技术,主要课程分为:理论课、面授培训、临床实践课等课程。项目学制不少于三年,师承人员需完成规定的培训课程和考核内容后,经传承人评定合格后,颁发中医人才传承培养项目培训证书。详细计划如下:
项目设定三年,采取“2+1”的培养模式。前两年的学习分为理论学习、跟师学习及专项培训,学员完成师承学习任务后,可申请参加出师考核;最后一年,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医疗机构中临床实习满1年并考核合格,方可颁发中医人才传承培养项目培训证书。
其中,理论学习的课程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等。
此外,为了增强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前两年的理论学习中,根据理论教学的进展,将配合开展专项培训,进一步提升临床技能。
 
三、学习方式与考核
(一)学习地点
跟师学习和临床实践地点需与导师沟通或者由本分会安排,原则上是在指导老师所在的医疗机构;理论学习可选择在指定地点的现场教学或通过网络课程进行学习;专项培训形式为课程集中学习和培训。
(二)理论学习
专家录课由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专科专病诊疗分会组织专家进行授课,并录制成教学视频。基本要求如下:

  1. 专家录课视频每个视频均需学习。专家录课是针对中医师承教育的特点专门开设的理论课程,适用性强。
  2. 每门课程每节课均会安排随堂考试,考试通过后,该节课学习才结束,否则需重新学习;
  3. 每半年至少完成三门课程,所有理论学习需在前两年完成,不完成者,将考虑延迟出师考试时间。
通过现场教学进行学习的学员,亦需登录学习系统完成相关考试,考试不合格者需重新进行视频学习。
所有考试成绩、学习记录将记入学员师承档案。
(三)跟师学习

  1. 跟师形式包括跟师实践、整理病例、抄方、理论学习等。跟师实践每年不少于60日;整理病例每年不少于50例;抄方每年不少于50条方;理论方面,以精读中医经典为主,学习1部以上与导师方向密切相关的专科经典。
  2. 师承期间,学员需认真填写《师承人员跟师学习记录表》,学员和指导老师均需签字,每年填写记录不得少于100条。
  3. 申请出师考核时,需提交1篇体现指导老师学术思想和临床(实践)经验、具有创新观点和一定临床意义的结业论文,字数不少于3000字。
 
四、导师职责

  1. 制定学习计划
了解学员情况,制定学员跟师学习计划,协调好跟师实践、整理病例、抄方、理论学习时间等。
  1. 推荐著作
推荐一部与指导老师专业密切相关的经典著作,指导学员完成研习。
  1. 带徒实践,传授技能
    传授自身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技术专长等有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具体应包括但不限于:
   (1) 中医四诊、针灸、推拿、拔罐、常见急症针灸技术应用等中医临床技术;
   (2) 中药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基本知识;
   (3) 中医临床常用方剂的功效、主治、组方原则、配伍意义、临床应用等基础知识;
   (4) 其它与自身专业密切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

  1. 履行指导、监督职能
(1) 认真填写学员《师承人员跟师学习记录表》
(2) 理论课程指导。
导师需对学员每门理论课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考核。学员提交电子版的课程学习心得,并由导师签写意见。
(3) 学习笔记或心得点评。
  对学员撰写的跟师笔记、学习心得、临床医案总结进行批阅,批语要针对其中的问题予以指导,有针对性和指导性,能体现指导老师的学术和水平。
 (4) 指导完成结业论文。

  1. 个人特长授课
每名师承导师均须完成一次专题培训授课或讲座,内容主要为自己的学术思想和学术专长,与理论课程相配合,所授内容将录制成视频,供全国学员学习使用。
 
五、出师考核需提供的材料
跟师满三年后(以经公证后的师承关系合同为准),需向中心提出申请,参加出师考核,需提供以下材料:

  1. 跟师学习记录表(总数不少于300条记录);
  2.  12篇学习笔记或学习心得体会(每篇字数不少于1000字);
  3.  1篇结业论文(字数不少于5000字);
  4.  抄方成果和整理病例成果的复印件;
  5. 填写《出师考核导师意见表》,内容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导师评价、跟师时长证明等;
 
 附表1.
中医人才传承培养计划——“2+1”培养模式表

阶段 类别 内容 方式
前两年 理论学习 完成9门中医理论课程学习 网络学习与导师指导相结合
跟师学习 跟师实践、整理病例、抄方等 听师指导,跟师实践
专项培训 临床技能培训;考试专项突破 在师承临床实践基地,举办技能集中培训
第三年 医院实习 在医院实习满一年并合格 原则上安排在导师医院实习
 
第一批导师名单及简历,见附件一。
 
 
 
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专科专病诊疗分会
中医人才传承培养项目办公室
2020年8月
附件一


石学敏
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职称教授、主任医师
科室针灸科
擅长石学敏从70年代初开始研究世界公认的三大疑难病之一的中风病(脑梗死、脑出血)的针灸治疗,创立“醒脑开窍”针刺法,开辟了中风病治疗新途径。
简介石学敏,1938年6月6日出生于天津市,男,中医、针灸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现代中国针灸奠基人,国家授衔针灸学专家。现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名誉院长、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针灸学会高级顾问,是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天津市授衔针灸学专家。
详细介绍:石学敏,男,中医、针灸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38年6月6日出生于天津市。1962年毕业于天津中医学院。原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名誉院长、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天津针灸学会会长。是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天津市授衔针灸学专家。20世纪80年代初创建的“针刺手法量学”的学术概念,填补了针灸学发展的空白,并广泛应用于多种疑难杂症的治疗中。多年来,已取得20余项科研成果,发表论文 30 余篇,培养博士研究生20 余名。 先后出版《中医纲目》《石学敏针灸学》等著作 20 余部。“醒脑开窍” 针刺法及“手法量学”己多次入选高等教育教材中。在“醒脑开窍” 针刺法的理论基础上,创立了“中风单元”疗法,先后发明“脑血栓片”、“丹芪偏瘫胶囊”针药并用,为治疗脑血管病开创了新的思路。
 
 
 
 
 
  
李佃贵
单位:河北省中医院
职称: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科室:脾胃病科
擅长:多种疑难杂病,其中对慢性胃炎、胃癌前病变、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有较深的造诣。
简介:国医大师,全国首届中医药教学名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老中医药专家传承指导老师,首届河北省十二大名中医,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管优秀专家,省突贡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李时珍研究分会名誉主委、脾胃病分会副主委,中国民族医药协会适宜技术分会会长,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河北胃肠病研究所所长等。被授予“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称号。
详细介绍: 李佃贵 河北省中医院脾胃病一科主任医师,河北省中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第三届国医大师,首届中医药高等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第三、四、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北省名中医。河北省中医院教授、主任医师、中医内科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李时珍分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中华名医协会名誉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卫生管理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科研产业化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亚太经济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加拿大温哥华国际医疗合作项目中国专家组客座教授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河北省医师协会副会长;河北科技进步奖行业评审委员;河北省科技成果鉴定评审专家。主持完成了“胃痛宁胶囊的药理实验研究”等多项课题,并获得科技进步奖。
 
 
 

田德禄
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职称:主任医师
科室:消化科
擅长: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期病变、酒精性肝病、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
简介: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全国名中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名中医,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师承著名中医学专家董建华教授。现任东直门医院消化科首席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消化消化科学术带头人,北京中医药大大学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博士后指导老师。
详细介绍:田德禄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主任医师,教授,博导,全国名中医,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63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系,董建华教授的学术继承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消化科学术带头人。从业以来一直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长期担任内科教研室主任、消化内科主任,现受聘东直门医院消化科首席教授,第四批、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博士后指导老师,瑞士华人中医学会名誉会长,中央保健局会诊专家。2016年获得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017年获得“全国名中医”称号。田德禄教授师承著名中医学专家董建华教授,深得其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之精髓。先后在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和日本国国立枥木病院消化内科进修,深入学习了西医消化内科诊断与治疗,为中西医结合开展消化内科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在消化内科临床形成了自己的学术观点和方法。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期病变、酒精性肝病、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上,建立了一套诊治系统,临床疗效满意,在国内外消化领域有一定影响。田德禄教授从业55余年,始终坚持一线、造福病患。先后主编7本中医内科学教材及参编了数十本中医学专著,发表论文80余篇。先后主持国家“七五”、“八五”“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及实验研究”。1992年度“七五”攻关课题“董建华教授胃痛、胁痛电脑专家系统”获重大科技成果奖。曾先后指导并参与了多项国家级、部级及局级课题工作。40年来,一直坚持工作于教学第一线,目前仍然担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内科教研室主任。已经培养出32名博士,21名硕士,并逐渐成为国内外中医学界的中坚力量。
 
 
 
 
柴江平
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职称:主任医师
科室:
擅长:内科、妇儿、不孕不育,免疫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疾病、疑难杂症
简介: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专科专病诊疗分会会长、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教授,中国民族医药协会特技联盟副主席,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民建北京市西城区卫生委副主任,美国中医科学院外籍院士,冉氏医学第八代传人,先德堂中医研究院创始人,柴氏百安堂品牌创始人。
详细介绍:柴江平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教授,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现任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专科专病诊疗分会会长、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教授,中国民族医药协会特技联盟副主席,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民建北京市西城区卫生委副主任,美国中医科学院外籍院士,冉氏医学第八代传人,先德堂中医研究院创始人,柴氏百安堂品牌创始人。对内科、妇儿、不孕不育,免疫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疾病、疑难杂症均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临床疗效显著,并发表学术论文数10篇。多年来,其临床事迹先后被中国中央电视、央视网、新华社、新华网、人民日报、人民网等数百家媒体深度专访和报道。2008年与武警药检所共同研发“柴辛鼻敏康”,任该新药研发课题组组长,其成果获得武警部队科技成果二等奖。2015年与武警三院合作研制新药“甘麦宁心”,目前已经完成一期临床。2016年获得中医药治疗胃炎、冠心病、崩漏、早搏等四项发明专利,具体的应用成果正在转化。
 
 
 
 
 
 

王昌恩
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
职称:主任医师
科室:门诊部
擅长:
简介:教授,博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中医学与中药学学科主任。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国药理学会理事,中国免疫学会终身会员,中国信息化推进联盟医药生物学专委会常务副主任,中国留日学人联谊会常务副会长,国家科技部九七三评审专家等。
详细介绍:王昌恩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中医门诊部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中医学与中药学学科主任。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国药理学会理事,中国免疫学会终身会员,中国信息化推进联盟医药生物学专委会常务副主任,中国留日学人联谊会常务副会长,国家科技部九七三评审专家等。



李志红
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职称:主任医师
科室:消化科
擅长:诊治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胆汁反流、上消化道溃疡、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便秘、溃疡性结肠炎、慢乙肝、肝硬化等消化系统疾病
简介:师从田德禄教授,为第四批全国老中医继承工作继承人。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一届消化内镜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促会结直肠病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临床研究分会常务理事等。
详细介绍:李志红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中医内科消化专业临床医学博士,临床硕士研究生导师。现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师从国内著名中医消化专家田德禄教授,为第四批全国老中医继承工作继承人。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一届消化内镜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促会结直肠病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临床研究分会常务理事,北京中医药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编委,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中西医结合分会委员。现主要从事胃肠道疾病和慢性肝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擅长应用中医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伴有或不伴有肠上皮化生(肠化)或不典型增生,溃疡性结肠炎,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或不典型增生,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纤维化、肝硬化等。先后参与多项国家级科研工作。在学科建设方面,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慢性乙型肝炎、脂肪肝、酒精性肝纤维化等领域进行研究,先后参与科技部“十五”攻关、国家自然基金重大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首都发展基金项目等研究,在研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获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优秀结业论文。近年来共担任国家级课题1项,参与国家级课题2项,担任市级课题2项,担任院校级课题2项。研究方向集中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证候、机制及生物学表征。发表学术论文17篇,SCI论文5篇。2017年作为“基于异病同治理论的多器官纤维化中医辩证体系研究”参与人荣获国家二等奖。
 
  

王顺生
单位: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
职称:高年资中医专家
科室:门诊部
擅长:内科常见病及老年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病、三高症、肺气肿、气管支气管炎、各种肝胆疾病、胃肠炎、肾病及男性病,尤其擅长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顽固性、三叉神经痛、及面神经麻痹等疾病。
简介:高年资中医专家。长期从事临床工作。擅长领域:内科常见病及老年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病、三高症、肺气肿、气管支气管炎、各种肝胆疾病、胃肠炎、肾病及男性病,尤其擅长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顽固性、三叉神经痛、及面神经麻痹等疾病。
详细介绍:三代祖传中医世家 ,师从东直门中医院原院长郭维琴教授,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贵宾门诊专家 ,全国卫生健康技术推广传承应用项目专家委员会专家全国卫生健康技术推广传承应用项目传承人,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医专家顾问,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专科专病诊疗分会理事,中检科院士专家工作站进站专家,罗马尼亚中医中心特聘专家 ,北大医疗国医馆特聘专家。
擅长治疗: 肿瘤、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美尼尔眩晕、抑郁症、慢性病(胃炎、肠炎、鼻炎、咽炎、支气管炎)、脂肪肝、甲状腺疾病、雷诺氏症、肩周炎、颈椎病、腰间盘突出、股骨头坏死、各种疑难杂症等;外科——带状疱疹、湿疹、牛皮癣、糖尿病足; 妇科——乳腺增生、乳腺纤维瘤、乳腺癌、月经不调、痛经、带下病、不孕症、子宫肌瘤、产后综合征; 男科——不育、性功能下降; 儿科——厌食、消化不良、腮腺炎、感冒发热、咳嗽不止、遗尿、自汗盗汗。


 
崇桂琴
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职称: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
科室:
擅长: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增生性脊柱炎、以及与脊柱相关性疾病
简介:女,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强直性脊柱炎督灸治疗中心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1974年毕业于山东医学院中医系,按照国家分配至山东省中医院工作,擅长以中医外治法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详细介绍: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强直性脊柱炎督灸治疗中心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1974年毕业于山东医学院中医系,按照国家分配至山东省中医院工作,擅长以中医外治法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国家中医中医药管理局课题“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肾阳虚证技术操作规范整理的临床研究”于2008年3月12日在上海顺利通过国家组织的验收和鉴定。现任山东省千名知名技术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国家中医类别医师资格考试命审题专家,兼任山东省针灸学会常务理事、针法灸法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研究方向以督灸技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及相关性疾病。著书10部,主编《中医康复学》;副主编《刺法灸法学》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奖课题6项,其中督灸治疗AS对HLA-B27基因表达的初步研究,获2004年度山东省科委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主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督灸治疗AS肾阳虚证技术规范整理研究”一项。2006年承办全国首届AS防治学习班。
 
 

兰吉瑞
单位:北大医疗健康管理中心国医馆
职称:主治医师
科室:中医科
擅长:运用深厚的针灸推拿正骨方药功底,通过调整脊柱结构治疗人体筋骨框架相关疾病,通过手法复位脊柱相关的血管、神经、内脏来调治及预防心脑血管、消化道及泌尿生殖系疾病等。
简介:主治医师,现任北大医疗健康管理中心望京店中医科主任。中医脊柱多维度整理创始人,北京中医骨伤医学研究会常务理事,阿是穴法技术体系传承人。运用深厚的针灸推拿正骨方药功底,通过调整脊柱结构治疗人体筋骨框架相关疾病,通过手法复位脊柱相关的血管、神经、内脏来调治及预防心脑血管、消化道及泌尿生殖系疾病等。
详细介绍:兰吉瑞  北大医疗健康管理中心国医馆主治医师,1991年毕业于北京针灸骨伤学院 (现北京中医药大学),现任北大医疗健康管理中心望京店中医科主任。中医脊柱多维度整理创始人,北京中医骨伤医学研究会常务理事,阿是穴法技术体系传承人。
 
 

马李军
单位:南昌市第三医院
职称:主任医师
科室:外科
擅长:左右肝叶切除、胆囊癌及胆管癌切除手术、胰十二指肠切除,食道癌、纵隔肿瘤切除术,胃肠癌根治术,肺叶、全肺切除,无张力疝修补术等普外科手术、中医科结合治疗胃肠癌。
简介:现任南昌市第三医院普外胸外科主任、胃癌研究室主任,教授。兼任江西省乳腺专科联盟秘书长、江西省普外专业委员会常委、江西省医疗质量委员会常委、南昌市胃癌研究所所长。从事普外科临床工作三十多年,率先实施完成胃肠癌标准化手术,擅长中医科结合治疗胃肠癌。
详细介绍:马李军  南昌市第三医院外科主任医师。现任南昌市第三医院普外胸外科主任、胃癌研究室主任,教授。兼任江西省乳腺专科联盟秘书长、江西省普外专业委员会常委、江西省医疗质量委员会常委、南昌市胃癌研究所所长。1985年毕业于江西医学院医疗系,从事普外科临床工作三十多年,率先实施完成胃肠癌标准化手术,强调术前、术中、术后的化疗及腹腔脱落细胞处理、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拥有百余例胃癌患者治疗经验,使中晚期胃癌五年存活率得到了明显提高。主要学术成果,在国家级(核心期刊)杂志发表论文:《进展期胃癌术中术后脱落癌细胞治疗动态观察》、《进展期胃癌脱落癌细胞的检测及分析》、《胃癌脱落癌细胞与浆膜侵犯关系》、《腹腔化疗防治胃癌术后腹膜复发的研究》、《胃脂肪瘤的临床分析》。